当前位置: > 友情故事 > 邓稼先与杨振宁

故事分类

《邓稼先与杨振宁》的故事

华裔美国物理学家、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与中国“两枚炸弹一颗星”奖获得者、核物理学家邓稼先的友谊,延续了半个世纪,在世界科学界享有盛誉。杨振宁,祖籍安徽肥西县,生于1922年。邓稼先,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。杨振宁比邓稼先大两岁。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从美国留学回来后在清华大学教书。邓一枝,邓稼先的父亲,曾在日本和美国学习。回国后,他先后被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聘为哲学教授。邓宜芝和杨武之既是同胞又是同事。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和兴趣。因此,他们是亲密的朋友,经常来来去去。他们的友谊也延伸到了孩子们身上。一灯在20世纪中叶刺激他的妻子和孩子在北京定居。邓稼先在崇德中学学习,杨振宁也在那里学习。两人成了最好的朋友和同学。杨振宁的学业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,邓稼先非常钦佩他。杨振宁把邓稼先当作大哥来照顾。受杨振宁的影响,邓稼先在物理、数学等课程上的才能也得到发挥。杨振宁聪明且足智多谋,他的同学称他为“聪明人”。邓稼先为人忠厚,绰号“邓老汉”。下课后,杨振宁和邓稼先几乎形影不离。这两位志趣相投的同胞和校友从小就树立了一个崇高的理想:如果将来事业成功,他们将为祖国服务!抗日战争爆发后,杨武的一个家人随学校去了西南大后方。到了1940年,邓稼先和她不想成为“温顺的”日本侵略者的姐姐,从天津绕道到上海和香港,经过长途跋涉和艰辛到达云南昆明。姐姐把邓稼先送到四川江津,和四叔会合。第二年夏天,邓稼先进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习物理。此时,杨振宁已经是西南联合大学的三年级学生了。在这所学校,两人可以经常互相学习和交流经验。邓稼先在数学和物理方面接受了杨振宁的具体指导。邓稼先对妹妹说:“振宁哥哥是我的课外老师。”1945年8月,抗日战争胜利了。不久,杨振宁被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录取,并攻读博士学位。1946年初秋,22岁的邓稼先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当助教。次年,邓稼先被美国研究生院录取。离开之前,他问正在美国学习的杨振宁,哪个大学更合适。杨振宁回信建议他去普渡大学。因为普渡大学学费低,科学和工程水平高,他还在信中说:“学校离芝加哥很近,我们可以经常见面。”后来,杨振宁还帮助邓稼先申请了普渡大学的博士学位。1948年10月,邓稼先和杨振宁的弟弟杨振平乘船从上海来到美国。邓稼先成功进入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研究院学习物理。1950年8月,邓稼先获得了博士学位。那年他只有26岁,被称为“娃娃医生”。1950年8月29日,邓稼先和100多名留美学者历尽艰辛,走向新中国的怀抱。从那以后,邓稼先在美国已经与杨振宁失去了很长时间的联系。1958年秋,第二航空部部长、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找到邓稼先,请他秘密参与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。从那时起,邓稼先就与世隔绝,全心全意地致力于原子弹的研究。1964年10月16日,中国成功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。1967年6月17日,中国第一颗氢弹在罗布泊空再次爆炸。因此,邓稼先也被称为“两个炸弹的创始人”。1971年夏天,经过22年的分离,杨振宁和邓稼先在北京相遇。这是杨振宁自1945年公费留学美国以来第一次回国。他离开祖国已经26年了。他一下飞机,在贵宾室休息,外事接待员就让杨振宁列一份他想见的朋友名单。在北京,他想见到的第一个人是邓稼先!当时,正是“文化大革命”中期,政治运动出现了黑白颠倒,每个人都处于危险之中。即使像邓稼先这样执行秘密和重要任务的科学家也不能幸免。一度被视为核武器发展保护对象的邓稼先,以及一些绝密研究所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,包括后来获得“两枚炸弹一颗星功勋奖”的几位科学家,都集中在西北某个地方举办“学习班”。此时,杨振宁想见邓稼先。几乎没有人知道他在哪里!周总理亲自命令国防研究部找到它!国防科学研究部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了正在西北“学习”的邓稼先,并指示他:马上回北京!这无疑是挽救邓稼先的关键时刻。杨振宁没有想到他此时的出现也无意中保护了邓稼先,当然也帮助和保护了中国的“两弹”事业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

本故事网址:http://www.345a.cn/youqinggushi/2350.html

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出处